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元描述: 本文深入探讨了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性,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并提出了六项建议,包括产业基础再造、打造研发创新平台、推动数实融合发展、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以及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文章旨在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大调整、大重构的时代背景下,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仅是应对外部挑战的现实选择,更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必要性,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并结合中国国情和发展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影响因素:韧性、成长、根植和经济性

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抗冲击性:

产业链供应链的抗冲击性是指在遭遇外部冲击或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产业链供应链能够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这主要取决于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程度和产业集群的先进程度。

2. 成长性:

产业链供应链的成长性体现在其能够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数字化贯通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并推动其纵向深化的关键,而主体企业,尤其是高端智能制造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显著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结构多元化发展。

3. 根植性:

产业根植性是指产业链供应链对特定区域的依赖程度,主要取决于产业关键要素投入的稳定性和可替代性。根植性越强的产业越不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竞争和冲击的破坏,与之相关联的产业也将表现出更强的发展韧性。

4. 经济性:

要素成本是影响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基础性因素。生产要素成本不仅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产效率,还会影响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产业链运行风险。

动力机制:夯实基础、强化创新、加快转型、增强控制

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需要建立完善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夯实产业基础能力:

产业基础能力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四基”。夯实产业基础能力能够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是产业发展的根本条件和动力之源。

2. 强化产业链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建设安全性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支撑。

3. 加快数字化低碳转型:

数字化低碳转型能够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有助于建设更加完善、先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和绿色低碳理念的普及,能够推动中国制造业由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传统生产模式,转为低排放、高附加值的先进生产模式。

4. 增强产业链控制能力:

产业链控制能力是提高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够有效增强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能力,而实现关键环节自主可控是增强产业链控制能力的基础。

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六项建议

为了推动中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出以下六项建议:

1.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提高协同发展能力:

  •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补齐工业“四基”短板。
  • 建立协调发展机制,增强产业链韧性,加强链上企业间的合作,建立平台资源共享机制。

2. 打造研发创新平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 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引擎,夯实研发创新体系之基,构建区域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体系。
  •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壁垒,面向全球广纳贤才,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3. 推动数实融合发展,构建绿色生态体系:

  • 推动数字经济和绿色生态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企业办公、生产、运输、服务等全流程的绿色化。
  • 以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推进绿色生态体系建设,鼓励传统产业综合运用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碳排放精细化管理。

4. 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增强产业控制能力:

  • 坚持激励赋能,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的链主企业,为链主企业提供资金、人才、平台等要素支持。
  • 压紧压实主体责任,规范链主企业的市场行为,构建链主企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察其生态主导力和产业链控制力。

5. 坚持走专精特新之路,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 建立梯度培育体系,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实力和潜力,认清发展短板和改进方向。
  • 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表彰奖励产品附加值高、产业配套能力强、细分领域技术领先的“单项冠军”和“独角兽”企业。

6.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 构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国内制造业发展新格局,制定区域制造业发展规划,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竞合关系。
  •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形成双向开放的格局,加强制造业企业跨国合作,部署一批强化多边经贸合作的重大项目。

常见问题解答

1. 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意义何在?

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大调整、大重构的现实选择,也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它能有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如何衡量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衡量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例如: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程度、产业集群的先进程度、数字化贯通程度、产业关键要素投入的稳定性和可替代性、要素成本控制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绿色化发展水平、产业链控制能力等。

3. 如何推动产业基础再造?

推动产业基础再造需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高效配置科研力量和研发资源,加强跨领域、跨学科交流合作,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同时,要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精益求精的意识,破解高素质人才匮乏难题,补齐工业“四基”短板。

4. 如何打造研发创新平台?

打造研发创新平台需要将产业集群与区域特色相结合,构建区域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体系,推动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引导其与相关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紧密对接。

5. 如何推动数实融合发展?

推动数实融合发展需要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企业办公、生产、运输、服务等全流程的绿色化,加快建设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示范区,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发展经验。同时,要鼓励传统产业综合运用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碳排放精细化管理。

6. 如何增强产业链控制能力?

增强产业链控制能力需要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能力的链主企业,为其提供资金、人才、平台等要素支持,鼓励其在产业生态聚合、链条价值提升、产业协同创新和融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要规范链主企业的市场行为,构建链主企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察其生态主导力和产业链控制力。

结论

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分析了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并提出了六项建议,旨在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未来,我们应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数字化低碳转型,增强产业链控制能力,构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国内制造业发展新格局,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为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